腰扇作为传统工艺的结晶,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,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魅力。4月15日,水利工程学院水映相融民族学生成长站举办“素扇拈花”手工腰扇制作活动,活动有三十余名学生参与。
在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当下,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瑰宝,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远影响。活动中,辅导员教师王岳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腰扇的历史,最早可追溯至汉代,初为引风障日之具。到了南齐,《南齐书・刘祥传》中“司徒褚渊入朝,以腰扇障日”。制作材料的扇面,通常采用天丝纱、花萝、桑蚕丝、真丝、香云纱等面料。制作时,有的扇面会经过手绘、手绣等工艺,绣上精美的图案,如花鸟、山水、人物等,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。而扇骨,一般选用轻盈而又坚韧的材料,如经过特殊处理的竹材、紫竹等,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,既保证了扇子的坚固性,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,还有一些腰扇采用了独特的可卷曲设计,方便携带。制作环节中,同学们认真剪裁扇面,穿孔包边,搭配挂件。不同民族的同学相互交流、分享经验,遇到操作难题时互相帮助。
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手体验到传统手工腰扇制作的魅力,更在过程中增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情谊,让民族文化在指尖传承,在心底扎根。相信学院的同学们会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下去,让更多人领略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。


